《中国文化导论》在2000年即作为华东理工大学理工商文各科均修习的公共必修课,2005年时任校长钱旭红院长为本书作序,“实现在精神上与先哲们的对话,从而成为懂‘物理’、辨‘事理’、明‘人理’的青年才俊。后成‘家’,先成‘人’。”将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知识结构,引导当代青年与古代圣哲“对话”,汲取处世做人的准则、智慧,贯彻了华东理工大学的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办学理念,也顺应了中国崛起、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自觉的大趋势。
面对“理工生”、“多专业”的教学对象及有限的学时,引导学生“与先哲们的对话,……后成‘家’,先成‘人’”,结果20年的实践、探索,《中国文化导论》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教学体系和模式,课堂教学激起学生热烈反响和持久思考。教材多次修订,还被兄弟院校采用,2011年被评为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
本课采用了“直截了当”的体例。海内外课程多采取“分析”的方式,或以“史”的体例,按历史线索编排;或以 “论”的体例,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哲学道德诸方面论述。本课采取了“综合”的方式,传统文化被概括为儒、道、墨、法家与兵家及佛教、道教几个方面,最直观地突出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意蕴,又尽可能保持其的原生状态。如习总书记所概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思想文化。从儒家、道家等千百年来支配着人们思考、判断的观念体系入手,追溯先哲的道德、智慧,再描述其在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