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光伏扶贫 绿色能源点亮小康生活

青海:光伏扶贫 绿色能源点亮小康生活

央视网2020-09-13


 0:00 / 04:18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具有发展太阳能产业的独特资源优势。近年来,青海紧紧抓住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环节,发展光伏一条龙全产业链。如今,青海光伏产业已经实现了经济、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的“多赢”。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塔拉滩有一个特别的景象。在一排排宛如蓝色大海的太阳能板下,每天都能看到羊群穿梭其中,他们有一个形象的称呼叫“光伏羊”。前些年,这片草场还是沙化面积高达98.5%的不毛之地,风沙逼走了这里的住户,也对黄河附近的生态造成了损害。如今,光伏园建成后,草场植被繁茂,放牧20年的村民王玉成去年就把自家羊群又赶回了这片草场,在家门口放牧。

2018年底,这个总投资3.44亿元的光电园区在塔拉滩建成。创造性地引入“牧光互补”模式,用大面积的太阳能光伏板代替了光秃秃的沙石地面,并结合当地土壤、水质,在光伏板下种植了高原生态作物。光伏板需要定期清洗,下渗的水又为作物生长提供了保障。羊群还变成了这里的除草“义工”。

光伏电站不仅带来了生态的良性循环,更为当地居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新出路。按照规定,发电所得60%归村集体,40%用于村里公益性岗位工资支付。截至今年7月,仅塔拉滩光伏扶贫电站累计发电就达到了1.3亿度,收入9000多万元,173个贫困村可以平均分得57万元。全州17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破零”。村民刘永莲最近来到了村里刚刚成立的食品深加工工厂上班,岗位工资由村光伏扶贫收入发放。

为了让光伏扶贫资金落到实处,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出谋划策。农业深加工、养殖、农家乐,大家对怎么花好这笔钱,怎么脱贫致富纷纷贡献自己的想法。

目前,青海全省光伏年发电产值预期8.8亿元,扶贫收益5.7亿元,带动7.7万户28.3万贫困人口脱贫,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一半以上。


光伏闪亮荒山


金寨荒山上开辟出生财之道,

4300亩光伏照亮致富路 

2018-11-25 07:00



作者 / 王峰 刘玉才 谢麒麟

视频来源:洪传伟

荒山上开辟出生财之道,金寨光伏产业开拓绿色脱贫新路径!

夕阳西下,天际的一片红光洒下来,落在金寨县白塔畈镇占地近4300亩的刘冲光伏农业生态园中随山峦起伏的光伏电站发电板上,熠熠闪光。

金寨白塔畈刘冲光伏农业生态园夕阳下,美轮美奂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白塔畈刘冲光伏农业生态园,于2015年8月开工建设,工程的光伏组件大多就着山体走势安装在坡面上。2016年元旦并网发电,装机容量100兆瓦,年发电1.2亿千瓦。目前,光伏产业已全部建成并网,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光伏产业首先带动贫困户脱贫,园内群众地租、青苗补偿和劳务收入,户年均收益万元左右,可带动周边近100户贫困户脱贫。其次,促进农业现代化项目流转山场4287亩,在光伏板下套种高品质茶叶,实现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三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园内拆迁农户119户,搬迁安置群众近600人,统一入住现代产业园区仙花佳苑,大大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四是促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园内群众退还宅基地,实现集中安置居住,影响带动项目外的其他群众搬迁到规划的中心村庄来,促进了宅基地制度改革、脱贫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

最后是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刘冲光伏园与茶山花海景区呼应对接,配套农家小院、观光长廊等旅游设施建设,未来将打造形成个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观光带。




           

  2020年5月29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荒山上架起的光伏发电板绵延起伏,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2020年4月29日,革命老区金寨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4年起,当地探索“分户、联村、村集体”三种光伏发电扶贫模式和“光伏+种养”的农光互补产业模式,助力11万余人脱贫。

  王  文摄(影像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