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产资源报告
自然资源部发布
2019-10-1612:52:28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自然资源部近日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
报告特别设置专栏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变化和重要成就,显示70年来我国矿业发展突飞猛进。
报告还显示,2018年我国多数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矿产中有37种查明资源储量增长;全国地质勘查投资810.30亿元,较上年增长3.5%,继2017年首次回升后继续回升;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下降4年后首次增长,主要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勘查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950年,我国地质勘探费只有64万元。
1952年成立地质部,1953年地质勘探费猛增至1.3亿元。
2012年,全国地质勘查投入达到历史高峰,为1296.75亿元。
我国已发现矿产173种,探明储量的矿种从十几种增至162种,矿产资源储量大幅增长,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之一。
矿产品产量增长迅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95%的能源资源和80%的原材料,煤炭、钢铁、十种有色金属、水泥、玻璃等主要矿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最大矿产品生产国。
我国积极实施对外开放,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矿产品贸易国,为世界矿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8年,多数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
主要矿产中有37种查明资源储量增长,11种减少。
其中,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增长2.5%,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0.9%,天然气增长4.9%;铜矿增长7.9%,镍矿增长6.2%,钨矿增长4.0%,铂族金属增长9.8%,硫铁矿增长4.0%,锂矿增长12.9%,萤石增长6.4%,晶质石墨增长19.0%,硅灰石增长35.2%;石膏、石棉、膨润土、铬铁矿、锰矿和钾盐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下降。全国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的油田3处、超过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1个。
2018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810.30亿元,较上年增长3.5%,继2017年首次回升后继续回升。其中,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636.58亿元,增长8.9%;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173.72亿元,下降12.4%。
矿产勘查取得新进展,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以及镍矿、钨矿、锡矿、锑矿等矿产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超过2017年。
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3 个,其中,大型51处,中型57处,小型45处。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方面,在南海北部优选重点海域启动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先导实验区建设,首次钻获厚度大、纯度高、类型多、呈多层分布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2018 年,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下降4年后首次增长,主要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一次能源、粗钢、十种有色金属、黄金、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继续居世界首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煤炭比重不断下降。
2018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的比重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较2009年则下降12.6个百分点。
2018年,我国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历史遗留矿区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绿色勘查示范和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业转型升级。2018年全国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6.52万公顷,新增损毁土地约4.80万公顷,净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1.72万公顷。累计治理矿山7298个,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安徽、山东、新疆、河北、河南等地。2001年至今,累计恢复治理面积约100.46万公顷。
2018年以来,我国继续推动矿产资源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和证明事项,积极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税费改革,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
积极开展了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前期研究,完成《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矿业权管理,持续做好矿业权管理基本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矿产资源监督保护。
2018年以来,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进一步创新了成矿理论、找矿模型及勘查方法,研发或集成了一批地质勘查技术仪器装备,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地质调查、遥感综合调查和航磁调查面积进一步扩大。矿产调查方面,围绕“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开展油气基础调查和战略选区,围绕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和大型资源基地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地质资料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按照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职责、新目标和新需求,编制并发布《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为构建自然资源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科技创新人才,印发了《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和《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
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动地质矿产领域双边与多边合作。
通过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等国际交流平台,积极推进地质调查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与有关国家的矿业交流与合作。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六大看点
(2019)
“2018年,我国多数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矿产中有37种查明资源储量增长;全国地质勘查投资810.3亿元,较上年增长3.5%,继2017年首次回升后继续回升;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下降4年后首次增长,主要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
日前,由自然资源部编制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在第21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正式亮相。
历来作为瞭望中国矿产资源总体状况的窗口,《报告》再次引发关注。
为切实增强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使公众更好地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状况和最新政策法规动态,《报告》全面介绍了2018年以来我国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绿色矿山建设、地质矿产调查评价等方面的新进展,矿产资源规划、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矿业税费制度改革和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新举措,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科技创新、地球科学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新动态以及“一带一路”国际地质矿产合作的新成果。
较往年不同的是,《报告》特别设置专栏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矿产资源领域的发展变化和辉煌成就,显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矿业发展的突飞猛进。
70年沧桑巨变,70年砥砺向前。纵观这些年的矿业发展,尤其是2018年以来的新进展、新动态、新成果,可以看出我国矿产资源保障力度逐步加大、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绿色发展与产业持续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看点一:矿产资源家底进一步夯实
2018年,多数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主要矿产中有37种查明资源储量增长,11种减少。其中,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增长2.5%,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增长0.9%,天然气增长4.9%;铜矿增长7.9%,镍矿增长6.2%,钨矿增长4.0%,铂族金属增长9.8%,硫铁矿增长4%,锂矿增长12.9%,萤石增长6.4%,晶质石墨增长19%,硅灰石增长35.2%;
石膏、石棉、膨润土、铬铁矿、锰矿和钾盐等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下降。
全国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的油田3处、超过3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1个。
看点二:地质勘查投资进一步回升
2018年,全国地质勘查投资810.3亿元,较上年增长3.5%,继2017年首次回升后继续回升。其中,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636.58亿元,增长8.9%;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173.72亿元,下降12.4%。矿产勘查取得新进展,石油、天然气、煤层气勘查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以及镍矿、钨矿、锡矿、锑矿等矿产新增资源储量超过2017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153个,其中大型51处,中型57处,小型45处。
看点三: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8年,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下降4年后首次增长,主要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一次能源、粗钢、十种有色金属、黄金、水泥等产量和消费量继续居世界首位。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煤炭比重不断下降。
2018年,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的比重较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较2009年则下降12.6个百分点。
看点四:矿山生态修复进一步推进
2018年,我国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改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历史遗留矿区生态修复的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开展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周边和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加快推进绿色勘查示范和绿色矿山建设,促进矿业转型升级。2018年,全国新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6.52万公顷,新增损毁土地约4.8万公顷,净增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1.72万公顷;累计治理矿山7298个,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山西、陕西、安徽、山东、新疆、河北、河南等地。2001年至今,累计恢复治理面积约100.46万公顷。
看点五:政策法规改革进一步深入
2018年以来,我国继续推动矿产资源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和证明事项,积极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资源税费改革,矿产资源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
积极开展了新一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前期研究,完成《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按照国务院要求进一步加强矿业权管理,持续做好矿业权管理基本信息公开工作,加强矿产资源监督保护。
看点六: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8年以来,我国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创新了成矿理论、找矿模型及勘查方法,研发或集成了一批地质勘查技术仪器装备,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
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区域地质调查、遥感综合调查和航磁调查面积进一步扩大。矿产调查方面,围绕“新区、新层系、新领域、新类型”开展油气基础调查和战略选区,围绕重点成矿区带、整装勘查区、重要矿集区和大型资源基地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取得新进展。
地质资料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按照自然资源管理的新职责、新目标和新需求,编制并发布《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为构建自然资源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科技创新人才,印发了《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效能的实施意见》和《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
参考文献:姬长玉:中国矿业报,2019-10-17
中国是世界上疆域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种齐全配套、资源总量丰富的国家,是具有自己资源特色的一个矿产资源大国。世界三大成矿域都进入中国境内,所以矿产种类较为齐全。
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有45种优势矿产,有些矿产的储量相当丰富,如稀土金属、钨、锡、钼、锑、铋、硫、菱镁矿、硼、煤等均居世界前列,其中8种矿产储量更是世界第一,潜在价值居世界第3位。下面来看看是哪些矿产。
一、稀土
中国是稀土储量第一大国,但近年来优势逐渐缩小。中国的稀土储量最多时占世界的71.1%,但2012年显示,我国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从71.1%到23%,反映出的不仅是国内稀土生产行业的混乱与无序,同时,也有稀土后端产业链的欠缺。如何让稀土分离及其下游产业得到健康发展,仍然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稀土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二、钛
钛在地壳中主要存在形态为钛铁矿及金红石的形式存在。根据2012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资料,全球钛铁矿储量6.5亿吨;金红石储量4200万吨,二者合计储量约6.92亿吨,而我国的钛资源储备约两亿吨,占到全球总储量的28.9%,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探明的钛资源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08个矿区。主要产区为四川,河北、海南、广东、湖北、广西、云南、陕西、山西等地,其中以四川储量最大。
三、钨
中国钨矿不仅储量居世界第一,而且产量和出口量长期以来也居世界第一,因而被称誉为“世界三个第一”。
钨及其合金是现代工业、国防及高新技术应用中的极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航天、原子能、船舶、汽车工业、电气工业、化学工业等诸多领域。
2016年1月,江西浮梁县朱溪钨矿查明333+334类三氧化钨(WO3)资源量 286万吨,再次刷新了钨矿储量的世界记录,成为新的世界最大钨矿。
四、钡(重晶石)
钡在自然界中的主要矿物为重晶石(硫酸钡-BaSO4)和毒重石(碳酸钡-BaCO3)。我国重晶石储量为1亿吨,约占全球总储量的29%,居世界首位。钡矿资源总储量要超过10亿吨,储量和产量目前均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广西、青海、江西。
重晶石可用作白色颜料,还可用于化工、造纸、纺织填料,在玻璃生产中可充当助熔剂并增加玻璃光亮度,但最主要的是作为加重剂用在钻井行业中及提炼钡。
五、锑
我国锑矿矿床类型齐全,主要产于广西、湖南等地以及桂、黔、甘、滇、陕等省区。
锑属亲铜元素,但也有一定的亲氧性,具有两性元素特性。锑可用于生产阻燃剂,而20%的锑可用于制造电池中的合金材料、滑动轴承和焊接剂。
六、膨润土
我国膨润土的储量世界第一位,种类齐全,分布广,遍布26个省市,产量和出口均居世界前列。
产地主要集中分布于新疆、广西、内蒙以及东北三省。膨润土应用广泛,素有“万能土”之称。
七、芒硝
芒硝是一种以含钠硫酸盐类矿物为主要组成的非金属矿产,是制取硫酸钠、硫酸铵、化学纤维、硫化钠、洗衣粉、硅酸钠、泡沫材料等的重要原料。
中国芒硝矿资源极为丰富,总保有储量105亿吨,居世界首位。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00多处,分布于全国13个省(区),以青海省储量最多,约占40%;四川省次之,约占30%;云南、内蒙古也有较多的芒硝产出。
八、硅灰石
硅灰石属于一种链状偏硅酸盐,具有很高的白度、良好的绝缘性、介电性能和较高的耐热、耐候性能。硅灰石广泛地应用于陶瓷、化工、冶金、造纸、塑料、涂料等领域。
中国硅灰石资源丰富。全国14个省、区有硅灰石产出。探明储量的矿区有31处,总保有储量矿石1.32亿吨,居世界第1位。从国内分布来看,吉林省硅灰石矿最多,占全国的40%;云南、江西、青海、辽宁次之。
以上这些就是我国目前资源储量排名世界第一的矿产,但当前稀土由于盗采,第一的地位岌岌可危。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中国的矿产资源要靠矿业人的努力!想要给后人留下更多的财富,需进一步加大整顿力度,保护资源,保障发展,树立优势矿产资源的全球话语权。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全文)
http://www.mnr.gov.cn/sj/sjfw/kc_19263/zgkczy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