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铸强国梦——中国核工业光辉60年综述

原子核,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一亿分之一,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

一克铀235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7吨煤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

19551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扩大会议,提出了中国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从那天开始,中国核工业扬帆起航。

一甲子代表一个轮回。中国核工业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国防科技工业战略力量的核工业,该怎样不负坚守一甲子的艰辛?又该如何将光荣与梦想,沉淀为砥砺的锐气,化作建设核强国的动力?

让我们一起重温中国核工业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

两弹一艇 铸就共和国核盾牌

1964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6月,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19月,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被西方封锁的新中国,接连研制成功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让核大国惊叹:

中国绝非一推就倒的泥足巨人。她拥有自己的核脊梁,威慑讹诈对她不管用!

光明前景发端于艰辛的探索。

青海金银滩草原,谜一样的地方。

在这里,王洛宾写下著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然而从19585月起,它的名字从中国地图上神秘消失了,因为被选定建造核武器研制基地。

这里,海拔3千多米,寒风蚀骨,飞沙走石。一年中有8个月要穿棉衣。

这里,树极少,只有稀稀拉拉的骆驼草。一天一盆水,喝水洗脸全靠它。

这里,历史在回响——

前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扬言没有援助,中国20年也休想造出原子弹。我们一定要造出自己的争气弹原二机部部长刘杰说。

我愿以身许国!核物理大师王淦昌说。从此他的名字在国际物理学界消失了。

核武器事业背后不仅有智慧、汗水、还有牺牲。

1968125日,郭永怀有重要发现返京汇报。凌晨,飞机在离地面400多米上空突然失去平衡,一头扎进玉米地里,火焰冲天。遗体被发现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抱在一起。装有核武器资料的公文包安然地夹在他们中间。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说。

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吴自良、陈能宽、周光召、钱三强、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姓氏排序)……中国核事业奠基者的名字和功勋,永远铭记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两弹一艇,一部改变新中国命运的交响乐,是数十万人用生命合奏出来的。

历史不会忘记,在面朝黄河的山谷中,兰州铀浓缩厂筹备处主任王介福,带领建设者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生产出合格的高浓缩铀。

历史不会忘记,在湖南郴州,2500多名职工打下中国第一个铀矿井;在茫茫戈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核工业联合企业;在阴山荒原,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

历史不会忘记: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中国2年零8个月,速度世界第一。西方科学家评论:中国闪电般的进步,神话般不可思议。

历史不会忘记:彭士禄率领团队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没有用外国的一颗螺丝钉!

沉默如金的戈壁作证:就是在这荒原上,核工业人安下心扎下根,以大无畏的爱国精神和感天动地的革命豪情进行第一次创业,实现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弹一艇强军梦。

第一代核工业人留给世人最深的启示是:自力更生。 

铸剑为犁 发展核电造福社会

中国核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维护和平为目的,时刻盼望铸剑为犁。

以军为主转向军民结合。上世纪70年代,中国核工业顺应历史潮流,在强军的同时,重点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核能和平利用成为新主题。

杭州湾,潮涨潮落。面朝杭州湾的一座山岗,秦始皇东巡途中驻留于此,得名秦山 

中国核电梦,从这里开始。

1974年起,核工业组建专门团队11年开展了380个科研试验项目,为首座核电站奠定了安全、科学的基础。

19836月,移山填海的机器轰鸣声响彻杭州湾海滨,秦山核电站从蓝图走向现实。

199112月,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并网成功。

秦山核电是中国内地核电零的突破,被誉为国之光荣原秦山核电公司总经理姚启明说。

斩关夺隘,一路向前。

1994年,引进国外技术建成中国内地第二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两台单机容量984万千瓦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

1995年,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拉开帷幕,自行设计建造四台60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2002年,陆续投入商业运行。

2008年,秦山核电站扩建工程方家山核电站动工,建造两台百万千瓦级的国产化压水堆机组。2014年,1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20151月,2号机组并网发电。

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再到百万千瓦,中国核电自主建设能力实现三级跳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说。

目前,中国内地运行核电机组22台,总装机容量2010万千瓦,核电约占我国发电量的22%。在建机组26台,占世界在建规模的四成。

核燃料循环体系是核工业的大动脉。我国坚持核燃料闭式循环技术路线,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备完整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国家之一。

核技术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大批核工业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铀矿勘查形成2800千米深攻深找盲能力,国产离心机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自主品牌燃料组件实现入堆考验……

我国已建立起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纯化、铀浓缩、元件制造、核电、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环节的完整核工业体系。核工业已经成为军民结合产业的标杆。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说。

奔腾不息的波涛铭记: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核工业保军转民、寓军于民,进行第二次创业,实现了核电零的突破和步步跨越的核能梦。

第二代核工业人留个世人最深的启示是:自主创新。

展望未来 安全为基核铸强国梦

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中国核工业发展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20143月,习近平主席在海牙安全峰会上全面阐述了发展与安全并重、权利与义务并重、自主与协作并重、治标与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

事实上,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持续提升核安全及核应急水平,新建核电项目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推进。

2013年,修订版《国家核应急预案》发布,国家核应急响应能力不断增强。

在核电站,能看到一种顶状半球形的建筑物,叫做安全壳。它能够承受地震、飓风、飞机冲撞等各种冲击,并确保放射性物质无法溢出。

核电站按规定,辐射要小于05个毫西弗每年。由于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实际排放量是几个微西伏每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说。

发展与安全并重,安全是基础,质量是灵魂。

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核工业在建设美丽中国征程上大有可为。

我国承诺显著降低碳排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战略。

2014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抓紧开工建设一批沿海核电项目。

2020年,我国在运核电机组将达到5800万千瓦。

与此同时,中国核工业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国务院明确了关于核电关键技术装备走出国门的战略规划,核装备和技术出口已成为我国对外交往棋局中一枚重要的棋子。

“走出去”,中国核电准备好了么?

凝聚着核工业人智慧与心血的华龙一号,是走出国门的中国品牌。

“‘华龙一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的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它标志着我国拥有核电自主创新的能力,为自主知识品牌的机组走出国门提供了有利支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前景广阔。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孙勤说。

“‘华龙一号充分吸收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教训,从构筑核电纵深防御体系上下功夫。针对超设计基准事故或严重事故的情况,采取了完善预防和缓解的措施。”“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

我国遵循核能发展规律,确立了热中子堆电站-快中子堆电站-聚变堆电站核能发展三步走战略。近来,我国快堆技术也取得实质性突破。首座钠冷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2014年底成功实现满功率运行72小时,首次达到100%满功率运行。

试验快堆被视为国际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主力堆型,中国必须追赶上这一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说。

2015年,我国将加快完成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CAP1400等国内示范工程建设,积极促进自主核电技术的海外推广;

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等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话语权。 

梦想的力量,让人披荆斩棘。

回望60年,中国核工业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勇于担当、勇于探索、勇于奉献、勇于创新,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工业发展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世界上少数国家才具备的能力。 

梦想的力量,催人奋勇前行。

展望未来,中国核工业人将继承和弘扬老一辈敢为人先、以身许国凝聚成的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以安全为基石、以质量为灵魂,将核事业做大做强,争创国际一流。

核能核电发展迎来“第二春”

2014040206:17

原标题:核能核电发展迎来“第二春”

受能源巨头纷纷加大核电投资、我国核电加快“走出去”新建项目等利好,201441日,核能核电板块24只成分股中有20只翻红。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41日,今年核能核电指数已累计上涨4.26%24只成分股中累计上涨10%以上的达8只。

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在经历2011年至2012年的沉寂期之后,2014年我国核电行业迎来继2009年之后的第二个发展高峰。

2014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201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2014年将新增核电装机864万千瓦。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2013年的4倍。

从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来看,目前核能核电板块24家上市公司中,已披露2013年年报的12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合计93.51亿元,比2012年年报的净利润83.36亿元增加10.15亿元,同比增加12.17%

综合已出2013年年报数据,在电力4个子板块中,核能核电板块在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两项指标中均夺冠。对比核能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发电4个板块看,核能核电板块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位列第一,达6.24%,远高于风电的-2.02%、垃圾发电的-2.26%、太阳能发电的-15.51%

再看净利润,核能核电板块以93.51亿元净利润位居第一,远高于垃圾发电板块的48.38亿元、风力发电的31.76亿元、太阳能发电板块的-51.65亿元,表明核能核电板块上市公司的“赚钱”能力明显高于其他3个板块,投资潜力巨大。

2009年以来,我国核电建设开始提速,核电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比2008年增长74.91%。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已核准10个核电项目28台机组。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核电新增项目在2011年至2012年出现放缓态势,2013年核电新增项目进入慢热状态。

 “根据有关规划,2014年核能核电发展将迎来‘第二春’。”招商证券分析师乔敏认为,按照2020年有关装机和在建规划,预计2014年将有多台机组开建,这标志着核电行业已经步入实质性重启,新审批和新开工项目均已放行。

截至2014,我国运行核电机组17台,在建机组29台,在建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在建规模已居世界第一。

 “对于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诉求,促使核能核电再次纳入管理层视野,相关上市公司将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中信证券分析师张群认为,核电具有高能、稳定、经济、清洁等优势,是能够替代火电的基荷电源的最佳选择之一。

火电在清洁性上不及核电;

而与水电、太阳能发电相比,核电也具有诸多优势。

由于我国核电技术的日益成熟,核能核电安全性稳步提升,相关板块上市公司受政策利好,业绩增长预期强于过去。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日前表示,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仅占全部发电量的2%,发展空间巨大。

海通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核电“走出去”预期增强,国内核电重启新订单有望逐步落地,从而迅速带动核电产业链热度提升。

田湾核电站三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

2021-06-03来源:中央企业学习平台

作者: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播报

2021年6月2日22时06分,随着100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试验的圆满完成,田湾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业运行条件,标志着田湾核电站三期工程(5、6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田湾核电6号机组投运后,中国核电控股在役核电机组数达到24台,控股在役装机容量将由2139.1万千瓦增至2250.9万千瓦。

田湾核电站三期工程5、6号机组采用中核集团自主M310+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是国内M310压水堆核电机组的收官之作,国家重点工程、江苏省“十三五”期间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机组按照国际国内最高安全标准,结合国内外同类型机组运行经验反馈,实施了41项重大技术改进,350项重要技术改进,机组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主要安全指标达到三代核电技术标准,国产化率已达95%以上。

田湾核电5、6号机组单台额定功率1118兆瓦,5号机组于2015年12月27日开工建设,2020年9月8日投入商业运行。截至2021年6月2日零时,5号机组已向社会输送超过61.57亿度清洁能源;6号机组于2016年9月7日开工建设,2021年5月11日首次并网成功。

田湾核电三期工程两台机组按期全面投产后,与燃煤发电相比,相当于减少燃烧标准煤超过517.12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1355.9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4.41万吨,相当于种植超过3.4万公顷绿色森林,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20150115 18:48:15 来源:新华网

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和平利用

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李克强作出批示

  新华网北京115日电在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对我国核工业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为新形势下我国核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指出,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希望弘扬传统,聚焦前沿,全面提升核工业竞争优势,推动核电装备走出去,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为把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而继续奋斗。

60年前,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60年来,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行各业大力协同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的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实现了核能大规模和平利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核铸强国梦——中国核工业光辉60年综述

    世界核工业展览会揭幕中国新一代核电技术受瞩目

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2015年1月15日,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60年来,几代核工业人艰苦创业、开拓创新,推动我国核工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为()和()作出了突出贡献。

来源: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A. 从无到有    B. 从小到大   C. 国家安全    D. 经济建设 

2015年1月15日,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习近平就我国核工业创建6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北京1月15日电)

2011年7月21日,我国第一个由快中子引起核裂变反应的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

2015年5月,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团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发展中国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这一天也成为中国核工业的诞生日。 

1958年9月27日,中国第一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简称为“一堆一器”)正式移交生产,标志着我国跨进了原子能时代。 

核电站一般有四道安全屏障,()是第四道同时也是最外层安全屏障。

A. 燃料芯块   B. 燃料包壳   C. 安全壳     D. 压力容器 

2015年5月和8月,“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和海外工程分别开工建设,标志着“华龙一号”作为国家自主化()核电技术和“走出去”战略的主力机型正式落地。

A. 二代     B. 三代

“华龙一号”采用的是我国和国际上使用经验最丰富、安全纪录最好的()堆型。

A. 气冷堆    B. 压水堆  C. 重水堆    D. 高温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