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的特征
婚姻家庭法的特征
1、调整对象的广泛性。
列入调整范围的主体:夫、妻、父、母、子、女、祖孙、兄弟姐妹。
特定情况下还包括女婿、岳父母、儿媳、公婆、以及兄弟姐妹以外的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列入调整范围的事项:需要由法律加以规定,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后果的问题。
2、调整对象身份性、伦理性,同时财产关系也占有相当比重。
婚姻家庭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不同于其他民事法律调整的财产关系,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第一,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经济要求
(1)婚姻家庭法:亲属共同生活和家庭的经济功能的要求;
(2)其他民事法律:商品经济的要求;
第二,不同主体
(1)婚姻家庭法:主体须为具有特定身份的亲属;
(2)其他民事法律:与亲属身份无关;
第三,发生和终止原因不同
(1)婚姻家庭法:随特定的亲属身份而发生、终止;
(2)其他民事法律:不以有无亲属关系为转移;
第四,内容有不同的性质
(1)婚姻家庭法:不具有等价、有偿的性质;
(2)其他民事法律:具有等价、有偿的性质。
3、婚姻家庭法的调整手段具有多样性。
既有大量的强制性规范也有非强制性规范,还有一些倡导性规范。
从调整对象看,我国婚姻法特点
特点:
1、婚姻法是适用范围极为广泛的法律。
婚姻家庭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关系,在任何一个国家内,婚姻法是适用于全体公民的普通耕,而不是只适用于部分公民的特别法。
2、婚姻法具有鲜明的伦理性。
婚姻家庭关系既是法律关系,又是伦理关系,我国的婚姻法和社会主义道德是一致的。法律为婚姻家庭关系的主体规定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婚姻家庭必然要求。这些规定不仅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首先力量和教育作用。
3、婚姻法中的规定大部分是强行性规范。
当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时,便引起了相应的法律后果。这是由法律预先指明、严格规定的,当事人不得自选改变或约定加以改变。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妥善保护公民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利益。此外,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提示婚姻法的特点,如婚姻法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法律,植根于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它主要是固有法而不是继受法等。
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这种制度由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各种社会规范所构成。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家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形式,不能把现实形态的婚姻家庭关系与作为制度范畴出现的婚姻家庭制度混为一谈。
婚姻家庭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有关婚姻家庭的上层建筑,它不是上层建筑中的独立部门,而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它也能通过自身的途径,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对婚姻家庭制度也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作用和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它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
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传统和教育的力量实现其调整作用;
宗教则是通过人们的信仰而起作用的。同时婚姻家庭制度对其他上层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婚姻家庭制度不仅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婚姻家庭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寓于上层建筑的各部门之中,因而构成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婚姻家庭制度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对婚姻家庭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的要求往往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
1、婚姻家庭与政治。
阶级社会中由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是很强烈、很明显的,它们集中地反映了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对婚姻家庭的要求。在我国,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在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婚姻家庭制度与法律。
为了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婚姻家庭制度,任何国家都以法律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手段。婚姻家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形式以后,更加具体化和固定化;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内容。由于法律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所以它对婚姻家庭制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上层建筑无法替代的。婚姻家庭法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婚姻家庭制度与道德。
婚姻家庭是社会中重要的伦理实体。首先观念、道德规范中具有大量的有关婚姻家庭的内容。对于婚姻家庭制度,道德的作用方式不同于法律,它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信念、传统和教育等力量去评断善恶、是非,从而影响人们的婚姻家庭观,调整婚姻家庭关系。首先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阶级性。不论在任何时代、公私合营国家,道德都是维护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发握手社会主义道德对巩固和发展新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婚姻家庭生活中那些法律未规定的问题,不言而喻地应当执照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的要求去处理。
4、婚姻家庭制度与宗教。
宗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力量在人们思想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它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是通过人们的信仰而起作用的。在古代,宗教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特别大。大当代各国,宗教对婚姻家庭制度仍有一定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往往是同民族问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婚姻家庭方面也不例外。我们既要尊重人们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传统,又要禁止宗教力量对婚姻家庭的非法干涉。
5、婚姻家庭制度和风俗习惯。
有关婚姻家庭的风俗习惯,同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具有时代的、民族的和地区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绝不能低估。某些习惯本身就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内容。在婚姻家庭领域里,我们一定要区别符合科学的、健康的有益的风俗习惯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继续做好移风易俗的工作。
总之,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强调它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同肯定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决定作用并不矛盾,两者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的。
同时,还要看到,产生于同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婚姻家庭制度对其他上层建筑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并和它们共同作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
婚姻家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婚姻家庭制度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婚姻家庭形态在上层建筑领域的集中体现,这种制度由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各种社会规范所构成。在阶级社会中,婚姻家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形式,不能把现实形态的婚姻家庭关系与作为制度范畴出现的婚姻家庭制度混为一谈。
婚姻家庭制度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有关婚姻家庭的上层建筑,它不是上层建筑中的独立部门,而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它也能通过自身的途径,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对婚姻家庭制度也有多方面的影响,其作用和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它的作用是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传统和教育的力量实现其调整作用;宗教则是通过人们的信仰而起作用的。同时婚姻家庭制度对其他上层建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婚姻家庭制度不仅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婚姻家庭制度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寓于上层建筑的各部门之中,因而构成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
婚姻家庭制度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中,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对婚姻家庭制度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的要求往往不是直接地,而是通过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表现出来的。
1、婚姻家庭与政治。
阶级社会中由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是很强烈、很明显的,它们集中地反映了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对婚姻家庭的要求。在我国,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在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婚姻家庭制度与法律。
为了维护符合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婚姻家庭制度,任何国家都以法律作为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手段。婚姻家庭制度具有一定的法律形式以后,更加具体化和固定化;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制度,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核心内容。由于法律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所以它对婚姻家庭制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上层建筑无法替代的。婚姻家庭法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婚姻家庭制度与道德。
婚姻家庭是社会中重要的伦理实体。首先观念、道德规范中具有大量的有关婚姻家庭的内容。对于婚姻家庭制度,道德的作用方式不同于法律,它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信念、传统和教育等力量去评断善恶、是非,从而影响人们的婚姻家庭观,调整婚姻家庭关系。首先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阶级性。不论在任何时代、公私合营国家,道德都是维护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发握手社会主义道德对巩固和发展新婚姻家庭制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婚姻家庭生活中那些法律未规定的问题,不言而喻地应当执照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的要求去处理。
4、婚姻家庭制度与宗教。
宗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力量在人们思想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它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是通过人们的信仰而起作用的。在古代,宗教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特别大。大当代各国,宗教对婚姻家庭制度仍有一定的影响。当代中国的宗教问题,往往是同民族问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婚姻家庭方面也不例外。我们既要尊重人们在婚姻家庭问题上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传统,又要禁止宗教力量对婚姻家庭的非法干涉。
5、婚姻家庭制度和风俗习惯。
有关婚姻家庭的风俗习惯,同人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具有时代的、民族的和地区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风俗习惯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绝不能低估。某些习惯本身就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内容。在婚姻家庭领域里,我们一定要区别符合科学的、健康的有益的风俗习惯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继续做好移风易俗的工作。总之,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强调它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同肯定经济基础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决定作用并不矛盾,两者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的。同时,还要看到,产生于同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婚姻家庭制度对其他上层建筑也会发生一定的影响,并和它们共同作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
[例题·单选题]
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中,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婚姻关系
B、家庭关系
C、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 [答案]C
[解析]在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中,人身关系是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例题·单选题]婚姻家庭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是( )。
A、程序法
B、身份法
C、公法
D、财产法 [答案]B
[解析]婚姻家庭法属于实体法、公法范畴。
就其性质而言,是身份法,而不是财产法。
幸福婚姻链接:
1923年,一对金童玉女在家庭宴会上唱起了电影插曲《燕双飞》,男孩和女孩的父母看见这温馨的一幕就点起鸳鸯谱,要他们两个长大之后结为夫妇,当时小男孩只有11岁,小女孩也就3岁,正是玩的年纪哪会去想未来结婚的事,两个人对大人的话也就随便听听,可谁知大人们的一句话让月老听见了,默默给他们牵起一条红线,让他们在1947年结为夫妇,这条红线一头牵着“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另一头牵着著名歌唱家蒋英。
钱学森和蒋英的父母是世交,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同学,所以经常走动。钱均夫只有钱学森一个儿子,蒋百里有五个女儿,钱均夫望着老同学家一门五朵金花眼红,就想跟蒋家讨老三蒋英回来养。
蒋英活泼可爱,能说会道,还会弹一手好钢琴,经常把钱均夫夫妇逗得开怀大笑,钱均夫才想要蒋英来他们家。蒋百里家女儿多,他也知道钱均夫会对女儿好,就同意蒋英去她家。蒋英来到钱均夫家也不认生,常常唱歌给钱均夫夫妇听,钱均夫马上认了蒋英为干女儿,蒋英就称钱均夫夫妇“干爹”、“干妈”,称钱学森“干哥哥”。
1924年,4岁的蒋英过继到钱均夫家,改名“钱学英”,钱学森面对这个比自己小8岁的干妹妹没有共同语言,就一个人吹口琴,蒋英听到口琴清脆的声音陶醉了,常常盯着钱学森吹口琴,但钱学森不怎么跟她说话,她就感觉钱家沉闷,不像自己家有4个姐姐妹妹,热闹非凡,就哭着吵着要回家。
这时候,蒋百里夫妇也感受到舍不得蒋英,就又向钱家要回蒋英,钱均夫夫妇尽管不舍得蒋英走,但又不能剥夺别人的女儿,就同意蒋英回自己家。不过,钱均夫的夫人在蒋英临走之际跟蒋百里夫妇约好:“你们这个老三长大了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蒋百里早就看好钱学森,还夸奖钱学森是未来的爱迪生,面对钱夫人提出的娃娃亲满口都是答应。
1935年,钱学森准备赴美留学,蒋英在钱学森临行前一晚带着一本唐诗来送他一程,还给他弹了首莫扎特的曲子,钱学森第二天就带着蒋英的唐诗,回味着蒋英的钢琴曲去美国留学。
不久之后蒋英也为了歌唱事业去德国留学,两个人这一别就是11年,直到1947年重逢。蒋英5月31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个人演唱会,轰动了整个上海,不久之后钱学森也回到国内,此时36岁的他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钱学森回到国内,蒋英的闺蜜看上了钱学森,蒋英就好像忘记了她和钱学森的娃娃亲一样,把闺蜜介绍给钱学森,还安排他们吃了顿饭,但这顿饭下来,钱学森只注意到了蒋英,没有注意到闺蜜。钱学森这次回国只是短暂回国,不久之后又要去美国,而且还不知道又要几年才能回来,他趁一次开完演讲会送蒋英回家的路上表白了心迹,他直截了当地问:“你愿不愿意和我去美国?”
其实,蒋英对这个年轻有为的教授早就芳心暗许,但她觉得他们的进展太快,犹豫了几分钟还是拒绝了钱学森,谁知钱学森一问再问,之后一个星期更是天天跑到蒋英家问她要不要跟自己去美国,最后蒋英被钱学森的诚意感动,答应他去美国,他们去美国之前,在上海举办看婚礼。
蒋英婚后跟随钱学森到美国,她原本以为到美国之后钱学森会带她走走,可钱学森一到美国就开始忙工作,每天吃完早饭就出去上班,下午五六点钟回来,但回来还是进去书房继续工作,一周七天,钱学森有六天班在工作,蒋英一个人在家无聊至极,只有周日下班日能跟钱学森散散步听听音乐,不过蒋英对此毫无怨言,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干大事的人,要把时间都用在学术上。
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学森远在美国听闻国家急需大量科研人才,他知道是该回国报效祖国了,可是美国人怎么会放走一个一人能抵过美国五个师的科学家?美国最开始是用高薪诱惑钱学森,但钱学森根本就不吃这套,之后美国就开始用强硬手段,他们把钱学森关到特米诺岛上的联邦监狱,那里有高压电线网还有重兵把守,钱学森房间里的灯在晚上每隔15分钟就会突然大亮一次,美国人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精神折磨钱学森,钱学森在这种情况下暴瘦三十磅。
13天后,加州理工学院将钱学森从监狱里保释出去,但钱学森只能在有限的位置活动,并且被密探暗中监视。他家还是不是有陌生人闯入,有奇怪电话打进来,美国这么做就是为了看他还在不在美国。钱学森最终回到中国还是1955年6月,他躲过美国人的监视,将一封写在香烟纸上的求救信寄出去,国家知道钱学森需要帮助,就拿出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交换钱学森,钱学森1955年9月17日才踏到中国的土地上。
钱学森回国之后把全部所学投身于我国航天、导弹事业上,他一工作起来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回家,由于要对工作内容保密,他还不能跟蒋英讲。蒋英虽然不知道钱学森具体在做什么,但她知道丈夫在建设祖国,一直在他背后默默支持他。
因为有钱学森的帮助,我国的两弹一星可以成功发射,钱学森操劳了大半辈子最后在2009年去世,享年98岁。蒋英陪钱学森走完62年,她晚年回忆起钱学森说了五个字:“我很可怜他”。不少人听到这句话都一头雾水,后来蒋英解释道这5个字的原因,原来钱学森喜欢吃美食,但自己又不会做饭,钱学森很少有机会吃到美食。后来钱学森回到中国常常忙于工作没时间吃饭,就更加没有享用美食的机会。堂堂两弹一星功臣没有时间吃美食,这是多么的让人心酸,正是老一辈把苦都吃完了,我们后面这些人才能享福,我们一定要珍惜先辈的成果,不能让他们的苦白吃。